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社保中, 60%进入统筹账户 ,40%进入个人账户。这一比例是现行社保政策的基本框架,具体说明如下:
一、缴费比例构成
- 总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需自行承担养老保险的 20% ,其中:
-
8% 进入个人账户(如某省按100%缴费基数计算,年缴约1.5万元时,个人账户约6300元);
-
12% 进入统筹账户(如上述例子中个人账户6300元对应的统筹账户金额)。
- 对比单位职工
单位职工社保缴费比例为8%(个人)+16%(单位),而灵活就业人员需承担全部20%,因此个人账户比例较低。
二、资金用途与制度设计
-
统筹账户 :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体现社会互助共济原则,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保障;
-
个人账户 :记录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退休后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约8%个人账户储存额(如按现行计发系数139计算,8%账户金额约为退休前缴费基数的8%)。
三、缴费金额示例
以某省为例:
-
年缴1.5万元 :其中6000元进个人账户,9000元进统筹账户;
-
30年缴费 :个人账户累计约6.3万元,统筹账户累计约9.45万元,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约500元(按现行计发系数139计算)。
四、争议与建议
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对“60%被统筹”存在疑虑,认为个人账户金额较少。但结合制度设计来看:
-
统筹账户为全体参保人(包括年轻人和退休人员)提供基础保障;
-
个人账户体现多缴多得原则,且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建议灵活就业人员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缴费基数,并关注政策调整,避免因片面信息影响参保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