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古称龙阳,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常德市。它自秦朝时期便已设立郡县,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乃至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县城之一。
汉寿县地处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汇的重要区域,自古以来便是人口迁徙与融合的重要地带。许多姓氏家族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从四面八方迁入汉寿县,并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这些迁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流动,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刘氏文化,并世代相传。
汉寿县是楚文化传承地之一,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沧浪文化、屈楚文化。屈原、李白、刘禹锡等诗人在汉寿留下了他们的著作,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汉寿县还是中国长寿之乡。
汉寿县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多次变更:
-
战国时,属楚地。
-
秦朝时,为黔中郡地。
-
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
-
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王朝长寿不衰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
-
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
-
赤乌十一年(248年),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
-
宋大观年间(1107-1110),改为辰阳县。
-
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
-
宋绍兴五年升县为军,移治黄城寨(今聂家桥乡黄城港),三十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
-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
-
明洪武三年(1370),降为县。
-
至清,属常德府。
-
民国元年(1912),龙阳更名汉寿,三年,隶武陵道。
-
民国五年,属湘江道。
-
民国十一年,直隶于省。
-
民国二十七年,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
1949年8月4日,县境和平解放,隶属益阳专署。
-
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署。
-
1988年,常德专署改市,隶属常德市。
汉寿县境内有多处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不仅是重要的楚文化传承地和沧浪文化的发源地,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沧浪文化、屈楚文化和龙舟文化。此外,汉寿县还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苎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