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江的古代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主要与民族迁徙和政权更替相关,具体如下:
- 夏商周时期
当地先民为肃慎人,属于东北亚古代民族,此时尚未形成统一政权,故无明确行政区划名称。
- 汉魏至南北朝时期
肃慎人演变为挹娄人,这一时期牡丹江流域属于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带,但文献记载较少。
- 南北朝至唐朝时期
按靺鞨语系民族的发展,挹娄人逐渐发展为靺鞨族,牡丹江地区成为其重要聚居地,但具体名称仍无明确记载。
- 渤海国时期
公元738年,靺鞨族建立渤海国,牡丹江成为其都城“上京龙泉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亚洲第二大城市。
- 金代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牡丹江改称“怱尔哈河”(或“胡里改江”),这一名称沿用至元代。
- 元明清时期
元代称“胡里改江”,明代改为“怱尔海”,清代则称“虎尔哈河”,至清代中叶后逐渐演变为“牡丹江”。
总结
牡丹江的古代名称与民族迁徙和政权更替密切相关,从“忽汗”到“牡丹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地理认知变化。其名称的演变过程与东北亚历史发展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