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否仍然是贫困县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包括经济状况、政策支持和脱贫成果等。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
保亭县的脱贫历程
脱贫摘帽
- 脱贫时间:保亭县在2019年4月26日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 脱贫标准:脱贫退出主要衡量指标是综合贫困发生率,保亭县2018年底的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27%,低于2%的标准,且群众综合认可度为99.52%。
脱贫后的政策和措施
- “四不摘”政策:脱贫退出的保亭县继续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确保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持续帮扶:省扶贫办继续对已摘帽县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强化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的督查督导。
保亭县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指标
- 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1-5月,保亭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1个百分点。
- 旅游市场:2024年1-5月,保亭县接待游客量180.07万人次,增长11.84%,旅游综合收入11.89亿元,增长25.48%。
产业发展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保亭县积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主要产业包括红毛丹、菠萝蜜、黄秋葵等,2024年红毛丹年产值突破5亿元。
- 乡村旅游:保亭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等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保亭县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教育资源
- 教育投入:保亭县通过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 教育资源均衡: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亭县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
医疗资源
- 医疗能力提升:保亭县通过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医疗资源均衡: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保亭县努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
综上所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已经成功脱贫,并在经济发展、产业扶贫、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保亭县通过多项政策和措施,确保了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海南省保亭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海南省保亭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
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19年,保亭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27%,并于2019年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
-
教育扶贫成果显著:2016年至2020年底,保亭县累计发放教育扶贫特惠性补助6497.59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在校学生3.85万人次。投入4.17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教育均衡发展等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
医疗保障和住房安全:投入1394.41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投入3.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四类人员危房改造4945户。
-
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4.28亿元,实施红毛丹、黄秋葵、百香果、花卉、毛感鸭等种养产业项目278个,累计受益贫困群众2.37万户次9.28万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2.8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次。
-
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2021年投入农村基础设施资金9391.97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2宗,提升脱贫村交通、水利、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5000户群众搬进舒适房、安全房。
-
创新扶贫模式:创建了全省首家“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资”的“脱贫攻坚惠农超市”,并在全省推广。依托旅游产业发展,采取旅游景区和贫困村结对帮扶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定制采购、就业帮扶等举措带动贫困户发展。
海南省保亭县有哪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海南省保亭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保亭县东北部,以热带雨林和温泉闻名,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
-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县东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适合体验热带雨林的神奇与壮丽。
-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县西南部,展示了黎族和苗族的传统文化和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民族特色活动和观赏自然景观。
-
神玉岛旅游度假区: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适合休闲度假和体验丰富的文化风情项目。
-
毛感乡:以其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著称,适合喜欢宁静乡村环境的游客。
-
海南热带植物园:展示了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是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
响水观音阁:位于保亭县响水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环境优美,香火鼎盛。
海南省保亭县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海南省保亭县在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 保亭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梯次推进,出台《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强基创优“百万村”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扩面提质行动。
- 通过组织、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帮扶,不断创新增收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675万元,91%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15%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
盘活“沉睡资源”:
- 以土地“三过”改革为契机,通过摸底排查、土地承包合同的登记交收、承包合同的法律认定,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
- 例如,三弓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成功引进企业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1.7万元每年,同比增收162.5%。
-
发展特色产业:
- 保亭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红毛丹、榴莲、芒果等,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 通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共享农庄、美丽乡村等项目,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
“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
- 通过“亲加奔”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基层堵点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 例如,三弓村通过该活动,为村民解决生产道路硬化、水利沟、路灯等问题,投入村集体经济50余万元。
-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保亭县关工委发挥“五老”专家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培养青年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例如,组织农业专家团队走进各乡镇,针对冬季瓜菜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指导,惠及农户3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