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区全称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是关于洛阳高新区的详细信息。
洛阳高新区的名称
正式名称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洛阳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其他名称
洛阳高新区在行政上隶属于涧西区,但在日常称呼中,人们常称之为洛阳高新区。
洛阳高新区的地理位置
位置
洛阳高新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紧邻涧西大工业基地和智力密集区。
面积
高新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
交通
区内有西南环高速公路连接郑少洛、连霍、二广、洛界等高速公路网,形成了与铁路口岸、洛阳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相连的快速物流通道。
洛阳高新区的行政归属
行政区划
洛阳高新区在行政上隶属于涧西区,但作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它在管理和运作上享有较高的独立性。
管理机构
洛阳高新区设有自己的管委会,负责区域内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洛阳高新区的主要产业
重点产业
洛阳高新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时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科技服务业。
发展战略
高新区按照“3+1”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强化主导产业培优做强,持续推动存量企业做增量,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个梯队,实施企业分类培育,构建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洛阳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隶属于涧西区。该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洛阳高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方面展现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洛阳高新区的成立时间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洛阳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洛阳市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
历史背景
- 成立背景:洛阳高新区的成立是洛阳市响应国家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号召的重要举措。当时,洛阳市希望通过建立高新区来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 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洛阳高新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初期,高新区以建设“特色高新区、效率高新区、效益高新区、和谐高新区”为指导思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建设的发展理念,进行了四期自主开发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
- 重要事件: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洛阳高新区设立了吉利科技园,进一步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洛阳高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成为洛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
洛阳高新区的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有哪些
洛阳高新区的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如下:
主要产业
-
智能装备制造:
- 洛阳高新区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中色科技、中汽昌兴等为代表的成套装备设计与生产企业。此外,还发展了高端精密轴承产业,以北玻公司、中色科技公司等为代表。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产业是洛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企业包括中硅高科,该公司在光伏与半导体材料领域技术领先。
-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产业包括锂电池和氢能源汽车。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是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洛阳基地产能快速扩张。此外,洛阳高新区还积极发展氢能产业,洛阳市第一辆氢能源汽车在氢能汽车产业园顺利下线。
-
生物医药:
-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普莱柯生物工程是国内动物疫苗龙头企业,布局基因工程疫苗与宠物医疗。
-
新材料:
- 新材料产业包括硅材料、钛钨钼材料等。洛阳高新区在硅材料产业上规划了两条产业链,分别是太阳能级硅材料产业链和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钛材料产业链条也趋向完整,形成了从原材料海绵钛到钛制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重点企业
-
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位于洛阳高新区,是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
-
普莱柯生物工程: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是国内动物疫苗龙头企业。
-
中硅高科:总部位于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光伏与半导体材料领域技术领先。
-
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是国产高端轴承技术突破者。
-
洛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位于洛阳市濂河区,是智慧交通与新能源机车研发先锋。
-
中色科技:在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机组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
北玻公司:以玻璃平弯钢化机组为代表产品,是全球玻璃深加工及设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
-
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在钛合金材料研制、设备制造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洛钼集团:与美国钼业巨头菲利普斯道奇公司合作,正在建设4万吨钼冶炼技术改造项目。
-
洛阳高科钼钨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86亿元的年产1500吨钼钨制品深加工技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洛阳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洛阳高新区自1992年设立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一些主要成就:
科技创新成就
-
创新平台建设:
- 洛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创新平台的提质增效。例如,普莱柯获批建设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维度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洛阳金鹭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 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17家,形成了强大的创新支撑体系。
-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 高新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全区财政科技支出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2.98亿元,同比增长8.2%。
- 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8家,占全市的23%,研发费用投入达到18.6亿元,同比增长20%。
-
科技成果转化:
- 高新区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14亿元,同比增长23.8%。
- 通过“揭榜挂帅”活动,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成果应用转化。
-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洛阳高新区深入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和“洛阳市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集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仅“十三五”期间,就引进“中原学者”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11万人,其中博士256人、硕士4115人。
经济发展成就
-
产业结构优化:
- 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企业相对集聚的产业集群。2021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11.3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完成610亿元,增长16.4%。
-
重点项目与投资:
- 高新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0多项,总投资超百亿元。2021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 高新区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入园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等措施,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园区建成区内已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率达100%。
-
营商环境优化:
- 高新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大量投资和项目落地。2021年,高新区与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风投创投落地,促进风口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