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以下是对其级别的详细介绍。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统计源期刊,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是指被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这意味着该期刊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CSCD期刊
该杂志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被广泛认可。
收录情况
国内收录
中国骨伤杂志被知网收录、万方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收录平台都是国内重要的学术资源,表明该杂志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国际收录
该杂志被多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包括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
这些国际收录表明该杂志在国际学术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能够吸引国际优秀稿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中国骨伤杂志的综合影响因子为2.73,复合影响因子为1.91。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该杂志的影响因子较高,表明其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被引频次。
办刊宗旨和栏目方向
办刊宗旨
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这一宗旨明确了杂志的定位和方向,强调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栏目方向
杂志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等多个栏目。
多样化的栏目设置使得杂志能够全面反映骨伤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中国骨伤杂志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被多家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较高,办刊宗旨明确,栏目设置丰富,是学术界的重要期刊之一。
如何判断一个期刊的级别?
判断一个期刊的级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 国家级期刊: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以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 省部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
- 地市级期刊:由地市级单位主办的期刊。
2. 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 公开发行期刊: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通常被认为高于内部发行期刊。
- 内部发行期刊:一般限于特定范围内发行,如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期刊。
3. 按期刊质量分级
- 核心期刊:包括被SCI、EI、ISTP、SSCI、A&HCI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以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国内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期刊。
- 普通期刊:未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其他合法期刊。
4. 按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级
- SCI期刊:根据影响因子(IF)分为Q1、Q2、Q3、Q4四个区,Q1区为最高级别。
- SSCI期刊:同样根据影响因子分为四个区,Q1区为最高级别。
- 其他国际期刊:如EI、ISTP、A&HCI等,也有各自的分区和影响力评估。
5. 按期刊的学术领域和专业认可度分级
- T类期刊: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代表某一领域内的重大突破或前沿探索。
- A类期刊: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或在国内外具有极高权威性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 B类期刊: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C类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 D类期刊: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E类期刊: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中国骨伤杂志的发表流程是什么?
《中国骨伤》杂志的发表流程如下:
-
投稿:
- 通过《中国骨伤》杂志的官方网站(http://www.zggszz.com)进行注册并投稿。投稿时需按照网站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等,并上传稿件的WORD文档。
- 投稿后,网站会进行收稿登记并编号,同时需要缴纳稿件审理费。可以通过网上支付或邮局汇款的方式缴纳。
-
初审:
- 编辑部收到稿件审理费后,稿件进入初审阶段。初审通常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通过后,稿件将送交专家进行评审。
-
专家评审:
- 稿件初审通过后,将送交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时间一般为2-3个月。作者可以通过网站“稿件处理历史”处查询稿件进展。
- 评审结束后,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评审结果,包括退修或退稿的通知。
-
退修或退稿:
- 如果稿件需要退修,作者需按照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后的稿件。如果修改后的稿件仍未达到要求,可能会被退稿。
-
终审:
- 修改后的稿件会再次送交专家进行复审,达到要求的稿件将进入“终审”状态。
-
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
- 审定通过的稿件,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下载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按要求手写签名盖章后,通过邮局寄给编辑部或扫描、拍照后发送给编辑部。
-
缴纳版面费:
- 收到编辑部缴纳版面费的电子邮件通知后,作者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版面费,并在附言栏内注明相关信息(如骨伤科杂志、第一作者姓名、稿号等)。
-
安排刊期:
- 缴纳版面费后,稿件将进入排版和印刷流程,显示“已安排刊期”状态。
-
发表:
- 稿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表,作者会收到杂志社发出的《用稿通知单》,并在杂志出刊后收到样刊。
中国骨伤杂志的收稿范围是什么?
《中国骨伤》杂志的收稿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专家述评:特邀专家撰写,针对某一专题的现况及争论焦点,提出进一步发展方向与可能,要求具有指导性作用。
-
临床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与原则,设计严谨,设有对照,观察项目与指标客观,统计学方法正确。特别关注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形成的论文。
-
基础研究:研究设计科学严谨,鼓励创新研究,特别是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形成的论文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
经验交流:发表介绍确有疗效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有新经验、新见解,数据真实可靠,结果可信。
-
骨伤论坛:发表骨伤科领域在学术上能够引起争鸣的具有挑战意义观点的文章,不拘形式,但要突出重点,有理有据。
-
手法介绍:主要介绍无创的正骨手法和脊柱手法的临床经验。
-
技术与方法: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说明其原理及有关知识,实事求是地总结或说明使用情况及其效果。
-
病例报告:发表临床上遇到的特殊病例,包括罕见病例、具有特殊表现而使诊断困难的病例、对药物治疗出现特殊反应的病例等,要求诊断明确无误,有手术、活检、尸检解剖检查的证实,或其他公认的检测结果支持。
-
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收集近3-5年大量的原始国内外医学文献,经过消化、分析、归纳、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专题性学术论文,内容应包括历史性回顾、目前状况、争论焦点、存在问题、未来展望和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