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造瘘术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手术,通过建立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内瘘来提供稳定的血流通道。以下将详细介绍透析造瘘术涉及的血管类型、手术步骤、常见并发症及术后护理。
透析造瘘术的血管类型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起来,使静脉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逐渐扩张、增厚,形成能够耐受反复穿刺的血管通路。通常选择非优势侧前臂的桡动脉和头静脉进行吻合。
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患者自身血管,感染风险低,通畅率高,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然而,其成熟时间较长,通常需要4-6周,甚至更长时间。
人工血管内瘘(AVG)
人工血管内瘘是通过手术将一根人工血管(通常为聚四氟乙烯材料)连接动脉和静脉建立的透析通路。常用于自身血管条件不适合建立AVF的患者。
人工血管内瘘的成熟时间较短,一般在2-3周内即可使用,适合需要尽快开始透析的患者。然而,其感染风险较高,且使用寿命较短,通常为2-3年。
中心静脉导管(CVC)
中心静脉导管是通过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建立的临时或永久性透析通路,主要用于紧急透析或等待永久性通路成熟。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需要立即透析或无法建立其他类型通路的患者,但其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且生活质量较差。
透析造瘘术的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在进行瘘管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血管条件及其他相关因素。评估是否需要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确定手术部位。
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基础,详细的评估和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
手术过程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部位,如前臂或下肢,进行动静脉吻合术。手术过程包括切开皮肤、分离动脉和静脉、用血管缝合线将它们进行端-侧或侧-侧吻合。
手术过程需要精细操作,确保动脉和静脉的吻合质量,以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和内瘘失功的风险。
术后护理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注意观察术后瘢痕愈合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局部感染、血肿、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2-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术后护理是确保内瘘成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透析造瘘术的并发症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过早使用、手术技术问题、血管本身病变、高凝、低血压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早使用、规范操作、防止低血压等。
血栓形成是透析造瘘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内瘘失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感染
感染是动静脉内瘘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常见原因包括个人卫生差、消毒不严格、血肿形成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内瘘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等。感染是透析造瘘术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内瘘失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后的无菌操作和定期护理至关重要。
动脉瘤形成
动脉瘤形成主要与过早使用内瘘、区域穿刺法、内瘘近心端血管狭窄等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早使用、避免区域穿刺等。动脉瘤形成会影响内瘘的正常功能,需要定期检查和处理。对于较大的动脉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透析造瘘术的术后护理
日常护理
术后应保持内瘘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压迫手术部位。透析前后应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无菌操作。术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水,以防感染。
日常护理是确保内瘘正常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
功能锻炼
术后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握拳运动、握力球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内瘘成熟。功能锻炼有助于加速内瘘的成熟,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透析效果。
并发症监测
每日检查内瘘处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观察有无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发症监测是确保内瘘正常功能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关键,患者应养成自我监测的习惯,及时就医。
透析造瘘术通过建立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内瘘,为血液透析提供稳定的血流通道。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感染风险低、通畅率高,是首选的血管通路,但其成熟时间较长。人工血管内瘘适合需要尽快开始透析的患者,但感染风险较高。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紧急透析或无法建立其他类型通路的患者。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监测是确保内瘘正常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透析造瘘术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透析造瘘手术的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患者的病情、手术复杂程度、医生的经验等。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手术时间范围
- 一般情况下:透析造瘘手术通常需要1至3小时。如果手术进展顺利,简单的瘘管手术可能只需要1-2小时,而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特殊情况:对于病情相对不复杂的患者,手术时间可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患者病情复杂,手术时间可能会延长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
- 患者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手术时间。
- 手术复杂程度:手术的复杂程度会影响手术时间。简单的瘘管手术可能只需要1-2小时,而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瘘管成熟时间: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4-6周,这也需要在手术计划中考虑。
透析造瘘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透析造瘘术,即动静脉内瘘手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然而,这种手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有助于及时预防和处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关信息:
血栓形成
- 原因:过早使用、手术技术问题、血管本身病变、高凝状态、低血压、休克、血色素升高过快及内瘘受压等。
- 临床表现:内瘘口处无杂音、震颤;静脉流出道塌陷或触及血栓;栓塞处可感知疼痛。
- 预防:避免过早使用、操作规范化、避免内瘘手臂负荷过重、内瘘血管不用于其他操作(如输液、抽血等)、防止低血压、若有血管疾病进行处理。
出血
- 原因:穿刺、透析后穿刺点压迫不正确、抗凝治疗、存在感染。
- 临床表现:穿刺点渗血或血肿。
- 防治:穿刺后正确压迫;若应用抗凝药物,进行剂量调整;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给予喜疗妥治疗。
感染
- 原因:个人卫生差、消毒不严格、血肿形成、内瘘周围皮肤感染。
- 临床表现:皮肤局部发红、肿胀、皮温高、疼痛、脓性分泌物;全身可表现为发热,查血培养阳性,发现细菌生长。
- 预防: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严格无菌操作;若内瘘周围皮肤感染,积极控制。
动脉瘤形成
- 原因:过早使用内瘘,加重内瘘损伤;采用区域穿刺法;内瘘近心端血管狭窄。
- 临床表现:内瘘血管瘤样扩张。
- 预防:内瘘成熟后使用;避免区域穿刺;若出现动脉瘤,可给予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如果动脉瘤过大,瘤壁很薄存在破裂的危险,建议手术处理。
中心静脉狭窄
- 原因:反复行深静脉插管手术、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胸部手术、PICC、放置起搏器、血流剪切力相关。
- 临床表现:患者上肢肿胀;浅表静脉曲张;双侧上肢肿胀程度不等。
- 预防:定期检查双侧上肢围度,若出现明显差异,提示静脉高压症存在,考虑存在中心静脉狭窄。
其他并发症
- 血流量不足:血管震颤和杂音减弱,透析中静脉端阻力增加而动脉端负压上升。
- 窃血综合征:轻者活动后出现手指末端苍白、发凉、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缺血症状;严重者休息时可出现手痛及不易愈合的指端溃疡,甚至坏死。
- 手肿胀综合征:手背肿胀,色泽暗红,皮肤瘙痒或坏死。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透析造瘘术后的护理要点
透析造瘘术后的护理对于确保血管通路的功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
术后立即护理
- 保持术侧肢体干燥清洁:术后5-7天内,保持术侧肢体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 避免术侧肢体受压:确保术侧肢体不受压,以促进血液流通畅,减轻水肿。卧床时,术侧肢体应略高于心脏水平。
- 观察内瘘吻合口及皮肤:注意观察内瘘吻合口及皮肤有无血肿、红肿或感染,局部有无渗血。
日常生活护理
- 衣袖宽松:穿着宽松的衣袖,避免瘘侧手臂受压,不佩戴过紧的饰品。
- 避免负重:内瘘侧肢体不能持重物或过度用力,避免提举超过2kg的物品。
- 保持皮肤完好:每次透析前清洁内瘘侧手臂,透析后穿刺点敷料应在第2日拆除,避免穿刺点沾水。
功能锻炼
- 早期功能锻炼:术后2-3天,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握拳、松拳、指端活动等。
- 正规功能锻炼:术后2周,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正规功能锻炼,如捏橡皮健身球,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
监测内瘘通畅性
- 每日检查:每日至少2-3次检查内瘘是否通畅,触摸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或用耳朵靠近瘘管口听是否有杂音。
- 异常情况处理:如发现内瘘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吻合口疼痛、感染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注意事项
- 防止感染: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
- 注意身体异常变化:由于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心脏负荷加重,要注意脉搏和心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和感觉不适,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