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与国外医保存在较大差异,以下是与不同国家医保的对比情况:
与美国医保对比
项目 | 中国医保 | 美国医保 |
---|
医保模式 | 社会保障型,政府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 | 商业保险保障型,市场化程度高,主要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
覆盖范围 | 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 | 覆盖面较窄,约七分之一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
筹资方式 | 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政府财政补贴 | 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保费较高 |
报销比例 | 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存在差异,但整体报销比例较高 | 报销比例因保险计划不同而异,部分计划报销比例较高,但自付费用也较高 |
医疗服务提供 | 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医保局掌握定价权 | 主要由私立医院提供,市场化运作 |
优点 | 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覆盖范围广,政府对医疗资源有较强调控能力 | 市场化程度高,运作效率高,医疗技术创新能力强 |
缺点 | 医保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异不足以有效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 未实现全民医保,医疗费用高昂,私人保险保费高,对患病群体和低收入人群不够友好 |
与英国医保对比
项目 | 中国医保 | 英国医保 |
---|
医保模式 | 社会保障型,政府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 | 国家保障型,政府主导,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税收 |
覆盖范围 | 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 全民覆盖 |
筹资方式 | 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政府财政补贴 | 国家税收 |
报销比例 | 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存在差异 | 公民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 |
医疗服务提供 | 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 | 由国家或公共机构提供 |
优点 | 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覆盖范围广,政府对医疗资源有较强调控能力 | 强调公平性,全民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 |
缺点 | 医保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异不足以有效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 效率较低,排队等待就医时间长,入不敷出,税负过重 |
与德国医保对比
项目 | 中国医保 | 德国医保 |
---|
医保模式 | 社会保障型,政府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 | 社会保障型,政府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 |
覆盖范围 | 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 覆盖超过90%的居民 |
筹资方式 | 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政府财政补贴 | 投保人自付一部分,政府补贴为辅 |
报销比例 | 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存在差异 | 覆盖责任广,投保人自付一部分药品费用 |
医疗服务提供 | 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 | 由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共同提供 |
优点 | 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覆盖范围广,政府对医疗资源有较强调控能力 | 覆盖范围广,保障责任全面,政府和市场结合较好 |
缺点 | 医保报销比例在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异不足以有效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 医保费用较高,对低收入者有一定压力 |
中国医保制度在覆盖范围、筹资方式和报销比例等方面与国外医保制度存在差异。中国医保制度具有强制性和互济性,覆盖范围广,政府对医疗资源有较强调控能力,但在医保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和医疗资源分布均衡性方面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