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改名为西安
西安之所以改名为西安,是因为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奉元路改称为“西安” 。具体来说,1369年,明朝大将军徐达攻克陕西,元军退出陕西后,朱元璋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寓意安定西北。同时,为了防备蒙古入侵,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原先长安城建立新城,修建城墙,即今天的西安城墙。
此外,元初长安城的范围沿用五代初期唐长安城被毁后节度使韩建所重建的“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因此,西安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