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备案后的报销比例因备案类型和地区政策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
报销比例与参保地一致: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就医时,其报销比例通常与参保地相同。例如,某职工医保参保地在江西,在参保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可达95%,若通过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方式在上海、北京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同样为95%。
享受双向医保待遇: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都可以享受医保待遇,且门诊、住院的基金支付比例不降低。
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
报销比例降低: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一般会有所降低。例如,江西的居民医保参保者若按此方式在上海的一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可能只有40%-50%。
具体降幅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导致报销比例的降幅不同。例如,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的报销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
注意事项
提前备案:建议参保人员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以避免因未备案导致报销比例降低或无法直接结算。
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参保人员提前咨询参保地和就医地的医保部门,了解具体的报销政策。
就医地医保目录:异地就医时,医保报销会执行就医地的医保目录,包括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
综上所述,异地备案后的报销比例因备案类型和地区政策而异,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后通常享受与参保地相同的报销比例,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的报销比例可能会有所降低。参保人员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备案类型,并提前了解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