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隶属于暨南大学,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下是对该医院的详细评价。
医院概况
历史与发展
- 历史背景: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始建于1958年,最初为桂洲医院,2016年更名为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成为暨南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
- 发展阶段:医院在2021年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成为顺德东部片区医疗高地建设的主阵地。
规模与设施
- 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医院规划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医疗大楼楼高16层,现开放床位827张,另设有5个单体楼。
- 医疗设备:医院配备了64排128层螺旋CT、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DSA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以及百级层流手术室、自动摆药机、气动物流系统等硬件设施。
医疗水平
科室设置与专科建设
- 重点专科:医院拥有5个佛山市重点专科,包括中医康复科、骨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医学科,以及12个顺德区重点专科。
- 专科联盟: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紧密型专科联盟,通过双向转诊、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合作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
- 科研成就:医院成为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创新培养基地,建成5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引进科研实验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
- 教学任务:医院开设暨南大学护理本科班和临床专业研修班,培养了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
医生的水平
专家团队
- 专家团队:医院拥有多名高级职称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多位专家在各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技术。例如,消化内科的马豫茜主任在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病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 表彰与荣誉:多位医生被评为“顺德好医生”,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活动中获得荣誉。
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
- 医疗设备: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64排128层螺旋CT、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DSA等。
- 智慧医院:医院大力打造“智慧医院”,实现患者从挂号、缴费、检验、取药、查询全程信息化,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患者评价
服务质量
- 患者反馈:医院多次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表扬,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表示高度赞赏。例如,患者通过“市长直通车”平台对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称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 特殊案例:医院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展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强大实力。
荣誉与成就
- 荣誉奖项:医院获评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如“国家号”优秀项目、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单位等。
- 发展规划:医院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是一所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在科室设置、专科建设、科研教学、硬件设施和患者服务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未来,医院将继续依托暨南大学的资源,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方面的特色有哪些?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医疗技术特色
-
重点专科建设:
- 成功创建了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和国家卒中防治中心,提升了危急重症处置能力。
- 拥有5个市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和12个区级重点专科及重点培育专科,覆盖骨科、中医康复科等多个领域。
-
高精尖技术应用:
- 开展了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胸肌前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等高难度手术。
- 引入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及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术,显著提升了重症治疗水平。
-
科研教学:
- 成为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创新培养基地,建成500㎡中心实验室,引进科研实验团队。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6项,市级科研课题63项,发表SCI论文40篇,获批专利27项。
服务特色
-
智慧医院建设:
- 实现了全院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通过了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四甲测评。
- 推出了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智慧服务等项目,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
互联网+医疗健康:
- 作为广东省第二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单位,开展了线上诊疗、居家护理、慢病监测等服务。
- 通过5G技术,构建了“居家-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四层级紧密型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
公益属性:
- 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承担政府公益性的医疗保障任务。
- 在新冠疫情期间,承担了隔离酒店、核酸采样等任务,多名员工获评抗疫先锋称号。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的医生团队有哪些专业背景?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顺德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具备丰富的专业背景和卓越的医疗技术,以下是部分科室的医生介绍:
内科团队
- 心血管内科:曾汇庆医生,专注于心脏健康的守护,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领先的治疗手段。
- 呼吸内科:李明医生,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哮喘、COPD等。
- 康复医学科:何志坚医生,致力于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 内分泌代谢科:李晋莹和李堃宜医生,专注于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 肾内风湿免疫科:洪国保医生,专注于肾脏相关风湿免疫病的诊疗,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 消化内科:唐贝医生,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覆盖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
- 肿瘤科:付冬伟医生,专注于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开展多项先进技术。
外科团队
- 肝胆、胃肠、肛肠科:梁明超医生,专注于肝脏、胆道、胃肠道以及肛门直肠等部位的疾病治疗和手术操作。
- 甲乳胸烧伤整形科:姜越和李珍医生,专注于乳腺和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处理复杂病例。
- 神经外科:吴烁龙医生,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 耳鼻喉头颈外科:许富医生,专注于耳、鼻、喉及头颈区域疾病的精确诊断与有效治疗。
- 泌尿外科:钟晓健医生,专注于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采用微创手术技术。
- 产科:林敏医生,专注于女性在怀孕、分娩以及产后期的健康和护理。
- 妇科:姜桂芳医生,专注于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涵盖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各个阶段。
其他科室
- 麻醉科:张忠其和麦莹医生,负责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营养科:刘洪梅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升康复效果。
- 影像科:莫家彬医生,通过分析影像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有哪些先进之处?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方面具有多项先进之处,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先进的医疗设备
- 64排128层螺旋CT: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
- 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用于软组织成像,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适用于神经系统、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于血管造影,帮助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百级层流手术室:提供无菌环境,适用于心脏手术、关节置换等高要求的手术。
- 自动摆药机:提高药品配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 气动物流系统:用于高效传输医疗物资和样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先进的技术
- 5G+医疗健康应用:医院在5G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医疗的5G+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数智化成为容桂健共体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 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诊疗、护理、康复、慢病管理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诊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用于治疗肝衰竭,减少对血浆制品的依赖,提高治疗效果。
- 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术:一种综合性的血液净化技术,适用于治疗复杂的重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