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学医但想成为医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重新参加高考
医学专业学习:通过高考考取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医学类专业。
学历与执业资格:毕业后满一年可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后工作满两年,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2. 中医师承或确有专长
中医师承:通过公证备案的3年或5年师承学习,出师后可参加相应考试,逐步获得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资格。
确有专长:通过确有专长考试,获得报考助理医师的依据,再经过5年实践可考取执业医师。
3. 报考医学技能高考
技能高考:参加医学技能高考,重新就读医学专业,取得统招医学专/本科毕业证后,可报考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
4. 参加“4+4”医学教育模式
模式介绍: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加4年医学教育,毕业后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具备一定临床能力。
适用人群:适合本科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院校已开展此类项目。
5. 医学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
培训与考试:参加医学技能培训,通过相关考试获得医学专业学历或资格证书,如口腔医学技术转口腔医学的毕业生可通过培训和考试获得口腔医学专业学历。
6. 医学相关专业转行
相关专业:如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虽然不能直接成为医生,但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培训,转行到临床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成为医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不同途径的时间和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