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询自己接种的新冠疫苗是哪个公司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查询,包括电子健康码、疫苗接种点查询以及使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
通过电子健康码查询
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的健康码小程序
打开手机微信或支付宝,进入“健康码”小程序,选择“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即可查看接种的疫苗厂家信息。这种方式简单便捷,适用于大部分用户,尤其是习惯使用数字服务的用户。
河北健康码小程序
进入河北健康码小程序,选择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可以看到接种的疫苗厂家。河北健康码小程序的用户界面友好,适合不熟悉微信或支付宝的用户。
到疫苗接种点查询
持身份证到接种点查询
持个人身份证到当地疫苗接种点,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询并打印接种信息。这种方式适合不习惯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但需要亲自前往接种点,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
打印接种凭证
在接种点,不仅可以查询信息,还可以打印接种凭证,作为接种记录的纸质证明。打印接种凭证可以作为备用,特别是在电子记录丢失或不方便使用电子设备的场合。
使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
扫描葵花码进入查询服务
扫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葵花码,进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查询”服务,点击“查自己”即可查看接种信息。这种方式适合所有用户,特别是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和小孩,提供了多种查询途径。
支持跨省查询
该服务支持疫苗接种信息的跨省查询和异地查询,方便用户在不同地区接种后查询接种信息。跨省查询功能对于经常出差或搬迁的用户非常实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查询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电子健康码、疫苗接种点查询以及使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方便程度选择最适合的查询方式。
新冠疫苗接种记录怎么查询
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线上查询
-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
- 微信或支付宝搜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
- 点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查询”选项,进行登录验证。
- 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进行人脸识别后即可查询接种记录。
- 还可以点击“老幼助查”帮助家人查询。
-
支付宝:
- 在支付宝搜索栏输入“健康码”。
- 进入本省健康码页面,点击“立即使用”。
- 在健康码页面中找到新冠疫苗选项,点击即可查看接种记录。
-
微信:
- 点击微信中的“我”,找到“支付”一栏,进入“医疗健康”。
- 获取位置后点击“疫苗”进入专区,再点击“接种点地图”查看接种记录。
- 也可通过当地的健康码小程序或相关医疗服务小程序查找疫苗接种记录,如“粤省事”、“四川天府健康通”等。
-
国务院客户端:
- 在微信小程序或APP中搜索“国务院客户端”,绑定个人信息后即可查询接种记录。
-
当地政务服务APP:
- 各地的“XX通”APP通常会有疫苗接种查询功能,如天津的“健康天津”APP、郑州的“郑好办APP”等。
线下查询
- 可以到当地的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带身份证件,告知工作人员需要查询新冠疫苗接种信息,由工作人员通过内部系统进行查询。
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症有哪些
根据最新的官方指南和专家意见,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绝对禁忌症
-
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
- 灭活新冠疫苗的辅料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对这些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
-
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
- 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 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 包括发热(腋下体温≥37.3℃)、急性疾病发作期等。
-
妊娠期妇女:
- 妊娠期妇女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
患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 如紫癜等。
暂缓接种的情况
-
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
- 如感冒、伤口感染等引起的发热,需暂缓接种。
-
急性疾病发作期:
- 如痛风发作、重感冒、心梗、脑梗等急性发作期。
-
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急性发作期。
-
免疫系统疾病活动期:
-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活动期。
特定人群的接种建议
-
60岁及以上人群:
- 建议接种,但需注意安全性。
-
18岁以下人群:
- 目前暂不推荐接种。
-
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 可以接种,哺乳期女性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
慢性病人群:
-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后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新冠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
局部反应:
- 疼痛、红肿、硬结:这是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通常在接种后一两天内自行缓解。可以用干净的毛巾热敷,避免揉搓接种部位。
- 感染:如果接种部位不注意清洁,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这类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
全身反应:
- 发热、头痛、乏力:这些症状是疫苗接种后的常见反应,一般会在接种后一两天内自行缓解。如果症状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 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也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 恶心、呕吐、腹泻:这些胃肠道症状较为常见,可以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果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
-
过敏反应:
- 皮疹、瘙痒: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等症状。可以先予观察,皮疹较多伴瘙痒可予抗过敏治疗。
- 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这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
应对方法
-
一般反应:
- 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 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 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来缓解发热和疼痛。
-
过敏反应:
- 立即就医,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药物、激素等。
-
严重反应:
- 如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喉咙肿胀、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生是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