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药是否纳入医保,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以下是相关说明:
丙类药品目录调整
背景:此前,进口药多被归为丙类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患者需全自费。但2025年有消息称丙类药目录将调整,部分效果好但昂贵的进口药有望被纳入医保目录,且丙类目录药品不受医保DRG限制,不纳入集采考核范围。
意义:这将缓解患者用药难问题,医生开药时无需担心影响业绩;医保局牵头协商有望降低药品价格;同时为商业保险支付创造条件,未来患者可能通过商保结算丙类药品费用。
药品集采与医保目录调整
集采影响:自2018年国家药品集采以来,部分进口原研药通过“以量换价”方式中标,进入集采后销售量显著增长。集采节约的费用中,60%用于国家医保谈判的创新药,其中包含不少进口药。
目录调整:国家医保目录每年更新,通过医保谈判,越来越多的进口创新药被纳入。如阿斯利康有16款药、诺华近40款药物、勃林格殷格翰3款药已纳入医保目录。
支付政策
一视同仁:上海市医保局表示,药物进入医保后,国产和进口药支付政策均一视同仁,只要进入目录,支付政策相同。
双通道机制: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指导意见,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国谈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确保患者在药店也能享受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