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可能会导致尿量减少,但并非绝对。具体原因如下:
疾病进展因素
肾功能持续下降:透析患者本身可能已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阶段,肾脏调节尿液排出的能力已经很差,残余肾功能会呈进行性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病理变化:透析后肾功能可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加重患者尿量减少。
透析过程因素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透析过程中,如果超滤量或超滤率过大,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导致低血压,影响肾脏供血,进一步损伤残余肾功能,使尿量减少。
尿毒素物质浓度降低: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等尿毒素物质浓度显著降低,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尿液排出,同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利尿作用。透析后,由于这些毒素物质被有效清除,其渗透性利尿作用也随之消失,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患者自身因素
饮水量减少: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水肿或体重增加而减少饮水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尿液的产生。
心理因素:透析无尿是很多患者害怕透析的原因之一,因为每次做血液透析时,脱出去的水相当于对肾脏又有缺血打击,导致功能越来越少,肾脏表现尿量越来越少。
其他因素
药物影响:如果透析患者正在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尿量增加。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透析膜通透性改变:透析膜通透性的改变会导致水分排泄增加,进而使尿量增多。可能的原因包括透析膜老化、堵塞或损坏。如果透析膜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
如果透析后尿量持续减少或增多,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