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血液透析通路、透析模式、透析时间、血流量、透析液流量、透析器类型、血管通路护理、抗凝治疗以及患者依从性等。以下是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建议:
- 拥有顺畅的血液透析通路 :
-
动静脉内瘘是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
中心静脉导管可作为过渡通路,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 多样化的透析模式 :
-
推荐使用高通量透析膜,并考虑成本效益选择在线血液滤过透析(HDF)等先进模式。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考虑高通量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灌流等方法。
- 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
-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减少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
患者应定期称重,并遵循医嘱控制饮食和水分摄入。
- 定期进行生化检查和评估 :
-
定期监测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
针对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透析方案。
- 提高患者依从性 :
-
患者需保证规律准时地完成透析时长和透析计划,推荐每周3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频次与时间。
-
严格执行医生医嘱,不要随意减少透析次数和缩短治疗时间。
- 保证透析时间和血流量 :
-
每次透析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毒素清除充分,通常建议每周3次,每次4小时。
-
血流量应达到200-300ml/min以上,以保证透析效率。
- 选择合适的透析器 :
- 透析器膜面积和通透性直接影响透析效率,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器。
- 保护残余肾功能 :
- 残余肾功能对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有显著益处。
- 合理控制容量及血压 :
-
制定合适的干体质量,定期评估干体质量;设定合适的超滤量。
-
选择有在线血容量控制、钠曲线调节功能的透析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
- 减少血管通路的再循环 :
- 当动静脉针距≥8cm时,可有效减少通路再循环的发生,提高透析充分性。
- 抗凝治疗 :
- 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在透析器中凝固,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保证透析过程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