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以下是孙思邈的简介: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孙思邈自幼聪颖好学,7岁能日诵千言,20岁精通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兼好佛典。他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因此立志学医,18岁开始习医,20岁已能为乡邻治病。
隋朝时期:隋文帝曾召他为国子博士,但他称病不受。他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曾召他入京,欲授予爵位,但被他拒绝。他继续致力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五台山专心立著。
医学成就
著作: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五台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临床实践:他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在《千金要方》中首列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
医德思想: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
影响评价
医学影响:孙思邈的医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千金方》成为后世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养生贡献:孙思邈本人也是一位长寿的典范,他活到了101岁,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养生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历史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他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