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批中医大师名单已经公布。以下是关于该名单的详细信息,包括评选标准、评选过程及名单的变化。
第六批中医大师名单
全国名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名单,共有973名指导老师和1946名继承人。
这份名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传承和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系统的继承工作,旨在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
地方名单
例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韦贵康教授和韩杰医生,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吴海标医生和莫智珍医生等。
地方名单的公布进一步体现了各地在中医药传承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地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评选标准
指导老师评选条件
- 基本条件:包括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具有正高级职称,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良好的医德医风。
- 能力条件:如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岐黄学者、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优先。
继承人评选条件
- 基本条件:年龄45岁及以下,爱岗敬业,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满8年或西医院校毕业生从事医疗专业工作满8年。
- 专业能力: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与任务的完成。
评选过程
推荐和审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医药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推荐和指导老师、继承人的遴选审核工作,确保推荐的人选符合评选条件。
严格的推荐和审核程序确保了评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助于选出真正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公示和审批
推荐的人选需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予以公布。公示和审批程序增加了评选的透明度,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信力和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批中医大师名单的公布是中国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严格的评选标准和程序,选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专家,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各地名单的公布进一步体现了地方在中医药传承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中国第六批中医大师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中国第六批中医大师的评选标准主要依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中的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指导老师评选标准
-
职称要求:
- 受聘担任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正高级职称的老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专家。
-
工作经验:
- 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时间截止到2017年5月31日)。
-
学术与技术专长:
- 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专业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
- 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
身体健康与带教能力:
- 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实践),保证每周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带教时间,确保教学计划和带教任务的完成。
继承人评选标准
-
年龄与职称:
- 年龄45岁及以下。
- 从事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受聘担任主治医师、主管药师等中级职称满2年。
-
教育背景:
-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者可优先遴选。
-
工作经验:
- 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专业工作累计满8年;或西医院校毕业生,从事医疗专业工作时间累计满8年,其中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或中医药工作满4年(在职西医脱产学习中医或中医临床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其专业工作年限可连续计算)。
-
其他条件:
- 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
- 不担任院级及以上行政职务,身体健康,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与任务的完成。
- 未曾担任前五批全国继承工作继承人。
中国中医大师的评选周期是多久?
中国中医大师的评选周期是每五年一次。自2009年首届评选以来,每届评选出30名国医大师,至今已评选四届,共计120名国医大师。
中国第六批中医大师有哪些主要成就?
中国第六批中医大师在中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
丁樱教授:
- 成就:丁樱教授在中医儿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在小儿肾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上。她提出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尤其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丁樱教授还荣获了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 贡献:她不仅医术高超,还致力于中医儿科的教育和传承,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
-
石学敏院士:
- 成就:石学敏院士是著名的中医针灸学专家,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治疗中风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该方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贡献:他在针灸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
-
王世民教授:
- 成就:王世民教授在中药和方剂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出了中医藏象内涵辨证等创新学说,并开创了“中医实验方剂学”学科。
- 贡献:他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汤一新教授:
- 成就:汤一新教授在中医脾胃病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创建了“脾阴论”,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 贡献:他致力于中医脾胃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中医脾胃病领域的专业人才。
-
张龙生教授:
- 成就:张龙生教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 贡献:他作为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倾囊相授,培养了新一代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