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肝脏。以下是对乙肝的全面介绍:
1. 乙肝的定义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这种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感染可以是急性的(短期且严重)或慢性的(长期存在),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纹身或穿耳洞等接触受污染的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之间的血液接触可能导致传播。
- 性传播: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通过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
- 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被污染后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传播。
3.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感染阶段而异:
- 急性感染: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 慢性感染: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如肝硬化或肝癌。
4.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预防的传染病,以下措施尤为重要:
- 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按照0、1、6个月的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效果可持续至少30年。
- 控制传染源:对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
-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
- 保护易感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应优先接种乙肝疫苗。
5. 乙肝的全球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22年全球约有2.5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每年新增感染者约120万人,乙肝相关死亡人数高达110万,主要死因是肝硬化和肝癌。
总结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肝脏的传染病,但通过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和加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如果怀疑感染乙肝,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