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他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钱乙在治疗小儿脾胃病方面有许多名方,这些方剂在历代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钱乙治小儿脾胃名方
益黄散
益黄散又名补脾散,由陈皮、青皮、丁香、诃子、甘草组成。全方以理气药为主,功在运脾,使气机通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主治脾胃虚弱及脾疳,腹大身瘦,临床多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厌食症等属脾失健运者。
益黄散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气化湿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特别适用于脾失健运的病症。其芳香行气温中的药物组合能够有效促进脾胃的运化,改善小儿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异功散
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组成。四君子补脾,加陈皮行气,使补而不滞,温而不燥。主治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无力,口淡无味,唇舌色淡等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异功散通过补气健脾和行气化滞,特别适用于脾胃气虚伴有气滞的病症。其配伍中的陈皮能够增强方剂的行气效果,使补益而不至于滞塞,适用于多种脾胃虚弱的症状。
白术散
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葛根、木香、藿香叶组成。功能补脾益气、生津止泻。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等症。
白术散通过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升阳止渴,适用于脾胃久虚引起的多种症状。其配伍中的葛根能够生津止渴,木香和藿香能够醒脾行气,全方既能补脾又能运脾,适用于脾胃虚弱且伴有津液不足的情况。
钱乙治小儿脾胃名方的现代应用
脾胃益菌汤
脾胃益菌汤原方出自钱乙的七味白术散,由党参、白术、茯苓、葛根、甘草、广藿香、木香组成。功能健脾和胃,生津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证见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纳减、呕吐、倦怠乏力、口干、舌淡苔白等。
脾胃益菌汤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脾虚腹泻、消化不良等病症。其通过健脾和胃、生津止泻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钱乙在治疗小儿脾胃病方面的名方如益黄散、异功散和白术散,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分别针对脾胃虚弱、气滞和久虚的不同情况,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些方剂在现代临床中仍然被广泛应用,显示了钱乙儿科医术的深远影响和卓越贡献。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的“疳证”如何治疗?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对“疳证”的治疗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方法,主要从脾胃调理入手,结合具体的方剂和药物,以下是对其治疗疳证的方法介绍:
疳证的分类
- 五脏疳证:钱乙根据五脏命名疳证,包括肝疳、心疳、脾疳、肾疳、肺疳,每种疳证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 冷热疳证:根据病情的不同,疳证可分为冷疳和热疳,冷疳表现为目肿、腹胀等症状,热疳则表现为面黄肌瘦、烦躁易怒等症状。
治疗方法
- 健脾助运:钱乙强调治疗疳证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常用的方剂有益黄散、异功散、白术散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化滞的功效。
- 消积平肝:对于伴有积滞的疳证,钱乙提出应使用消积药物,如槟榔、蛤蟆等,并根据病情加减药物,以达到消积平肝的效果。
- 生津止渴:对于津液亏损的疳证,钱乙推荐使用如白术散等具有生津止渴作用的方剂。
具体方剂
- 益黄散:由陈皮、青皮、丁香、诃子、甘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疳腹大身瘦等症状。
- 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弱、中焦气滞的情况。
- 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葛根、木香、藿香叶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久虚、呕吐泄泻等症状。
钱乙治小儿脾胃的方剂有哪些?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了多首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方剂,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以下三个方剂:
-
益黄散:
- 组成:陈皮、青皮、丁香、诃子、甘草。
- 功效:温中行气,健脾助运。
- 主治:脾胃虚弱,脾疳,腹大,身瘦,小儿腹泻,厌食症等脾失健运者。
-
异功散:
-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
- 功效:补气健脾,行气化滞。
-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倦怠乏力等脾虚气滞者。
-
白术散:
-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葛根、木香、藿香叶。
- 功效:健脾益气,生津止渴。
- 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瘦等。
钱乙治小儿脾胃名方“惺惺散”的组成和功效
钱乙治小儿脾胃名方“惺惺散”的组成和功效如下:
组成
- 瓜蒌根:清热生津,润肺化痰。
-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 细辛(去叶):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 茯苓(去皮):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 甘草(炙):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功效
- 治小儿风热疮疹: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 治伤寒时气: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 治头痛壮热: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 治目涩多睡:清热解毒,养阴明目。
- 治咳嗽喘粗: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 治鼻塞清涕:疏风散寒,通窍止痛。
用法用量
-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
- 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