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的领导班子包括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以下是该校领导班子的详细介绍。
现任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
张春祥,1966年2月出生,山东禹城人,中共党员,心血管病学及心血管药理学研究专家,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张春祥教授在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非编码RNA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面。他作为党委书记,将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水平。
校长
何涛,女,1968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职博士,中共党员。曾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12月起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涛教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她担任校长将有助于推动学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刘毅,具体职责未详细列出,但在学校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刘毅副书记在学校的工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教职工的权益,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副校长
聂敏海、江涌、赵领,具体职责未详细列出,但在学校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些副校长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
领导班子的调整情况
党委书记调整
2024年12月10日,张春祥同志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同志不再担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职务。这一调整显示了省委对张春祥教授在学术和管理方面的高度信任,期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带领学校取得更大的成就。
校长调整
2024年12月10日,何涛同志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春祥同志不再担任西南医科大学校长职务。何涛教授的任命有助于提升学校的领导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领导班子的职责和贡献
党委书记职责
张春祥教授作为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他在党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长职责
何涛教授作为校长,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她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学校提升整体实力,特别是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的领导班子在张春祥教授和何涛教授的领导下,展现出强大的学术和管理能力。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学校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西南医科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自成立以来,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以下是一些知名的校友:
-
张春祥:留美心血管药理学博士后,二级教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曾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党委书记。
-
何涛:在职博士,曾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12月起任党委副书记、校长。
-
姜和:知名校友,具体职务未详述。
-
陈传文:知名校友,具体职务未详述。
-
白映涛:知名校友,具体职务未详述。
-
谢春光:知名校友,具体职务未详述。
-
熊涛:知名校友,具体职务未详述。
-
郑丁:医学博士,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附属中医医院主治医师,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
王昌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客座教授,曾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重要文章。
-
康新江:心血管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加入西南医科大学,曾与王昌河合作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文章。
西南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西南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就业数据和趋势:
就业率
- 2024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8.71%。
- 2023届: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06%,其中硕士、本科、专科分别为96.58%、90.78%、100%。
- 2022届: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66%,其中硕士、本科、专科分别为96.63%、90.69%、100%。
就业行业和单位
- 主要行业:医疗卫生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占总就业人数的72.85%。
- 主要单位:医院是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占总就业人数的68.21%。
就业地区
- 主要地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四川省,尤其是泸州和成都。2024届毕业生中,60.32%在四川就业,其中75.12%在成都。
热门专业
- 口腔医学:就业率可达100%。
- 临床医学:就业率在98%以上。
- 其他热门专业:如应用心理学、智能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
西南医科大学的科研实力如何?
西南医科大学的科研实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
-
高水平科研成果:
- 2025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的康新江、张春祥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exually dimorphic dopaminergic circuits determine sex preferen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介导雄雌社交性别偏好的多巴胺性二态神经环路新机制。
- 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5项,社科成果奖7项。
-
科研项目与经费:
- 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25项、省部级项目905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的“零”突破,共获5项。
- 年师均科研经费从2.18万元增至32.62万元,显示出科研经费的显著增长。
-
学科建设与ESI排名:
- 截至2025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已有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分别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化学。这些学科的数量及综合被引均居西部医药类大学第6名。
-
科研平台与团队:
- 学校现有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6个,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政产学研用平台17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团队49个。
-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80%,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40%。
-
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普教育:
-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拥有671项可核授权专利,其中228项为发明专利。
- 学校还积极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公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