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吃鲜白茅根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电解质失衡、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需谨慎使用。
-
肝肾功能损伤
白茅根中的黄酮类、倍半萜酚类成分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长期服用可能影响代谢功能,尤其对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加重器官损伤风险。 -
电解质失衡与血压波动
其利尿作用可能导致钾、钠等电解质流失,引发乏力、头晕等症状,甚至影响血压稳定性。心脑血管患者若同时服用降压药,可能因电解质紊乱加剧病情。 -
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白茅根可能与抗凝药、降压药等产生相互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风险或降低药效,需避免与西药同服。 -
脾胃虚寒与免疫下降
性寒凉的白茅根长期服用易导致胃痛、腹胀,尤其对脾胃虚弱者;还可能抑制免疫,增加感染概率,不利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维护。
提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需使用白茅根,应严格遵医嘱,短期对症服用,并监测身体反应,避免盲目长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