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了之后出现肿胀,可能意味着伤口感染、过敏反应或更严重的并发症,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以下是可能后果及应对要点:
-
感染风险
肿胀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伤口若发红、发热、疼痛加剧或渗出脓液,可能已感染,需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
过敏反应
少数人对狗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表现为快速肿胀、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服用抗组胺药物,严重时(如喉头水肿)需急诊处理。 -
深层组织损伤
大型犬咬伤可能导致肌肉、神经或血管损伤,肿胀伴随淤青、麻木或活动受限。需通过影像检查判断是否需清创或手术修复。 -
狂犬病暴露
若狗未接种疫苗或行为异常,肿胀需结合狂犬病风险评估。即使概率极低,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仍是关键预防手段。 -
慢性炎症或疤痕
未妥善处理的肿胀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增加疤痕增生风险。早期冷敷可减轻肿胀,愈合期保持伤口清洁并避免抓挠。
提示:无论伤口大小,建议被咬后24小时内就医评估,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或面部咬伤者。日常需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并训练减少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