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第一时间应彻底清洁伤口、消毒杀菌、冰敷消肿并尽快就医。 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避免包扎、抬高患肢、观察红肿热痛症状。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
紧急清洁伤口
用流动清水(肥皂水更佳)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冲走动物唾液和污染物。较深伤口可用无菌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加压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双氧水或酒精直接接触伤口组织。 -
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轻拍干水分,涂抹聚维酮碘或苯扎氯铵溶液消毒。轻微渗血用干净纱布按压5分钟止血,切忌用烟灰、牙膏等土方法涂抹。若动脉出血(喷射状血液)需加压包扎并立即送医。 -
物理消肿处理
用冰袋隔毛巾冷敷肿胀处10分钟/次,间隔1小时重复,避免冻伤。将咬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手部肿胀可用吊臂带悬吊。24小时内切忌热敷或揉按肿胀区。 -
感染风险监控
记录咬伤时间、狗疫苗注射情况,观察伤口是否出现跳痛、化脓、紫红色蔓延或发热(>38℃)等感染征兆。即使轻微划伤,家养犬也可能携带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
必须的医疗介入
所有犬咬伤均建议12小时内就诊,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 注射狂犬疫苗(暴露后24小时内效果最佳)
- 破伤风加强针(5年内未接种者必需)
- 抗生素预防(头孢类或克林霉素常用)
- 伤口缝合(面部伤口6小时内可一期缝合)
肿胀持续48小时不消退或伴随手指/关节活动障碍,提示可能伤及肌腱或发生骨髓炎,需通过X光或超声检查深层组织。即使完成初步处理,也应让伤处保持干燥透气,避免游泳、泡澡等浸水活动至少5天。定期换药时若发现缝线处发硬、流出黄绿色液体,需警惕线结反应或厌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