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随后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 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及时消毒、评估暴露等级、接种疫苗及观察狗的健康状况。
-
彻底清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清除狗的唾液和污染物。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内部冲洗,降低感染风险。 -
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避免直接涂抹伤口内部。若出血较多,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但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后续处理。 -
暴露等级评估
- 一级暴露(皮肤完好):无需特殊处理。
- 二级暴露(破皮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疫苗。
- 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立即接种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
疫苗接种流程
遵循“5针法”(第0、3、7、14、28天)或“4针法”(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即使狗已接种疫苗,人也需完成全程接种,因动物免疫效果无法完全保证。 -
观察狗的健康状态
若狗10日内未出现狂犬病症状(如异常攻击、流涎等),可考虑终止后续疫苗注射。但若狗无法观察(如流浪狗),必须完成全部接种。
提示:被咬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效果最佳,但即使延迟也应补种。日常需避免直接接触狗的口腔和分泌物,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可大幅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