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狗咬伤后,通常需要密切观察伤口7-10天,重点关注是否出现红肿、化脓或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若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伤者免疫力低下,观察期可能延长至15天,甚至需结合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调整。
- 伤口初期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此步骤可降低狂犬病毒残留风险,同时减少细菌感染概率。
- 感染监测要点:
- 前3天:每日检查伤口是否红肿、发热或渗液,轻微红肿属正常反应,但持续加重需就医。
- 5-7天:结痂期避免抓挠,若痂下化脓或疼痛突然加剧,提示可能感染。
- 特殊人群延长观察:儿童、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愈合较慢,需延长观察至2周,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 狂犬病风险评估:若无法确认狗的健康状态,需立即接种疫苗,并观察狗10天内是否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如流涎、攻击性)。若狗健康无恙,可视为低风险。
总结:观察期间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沾水。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或伤口恶化,务必及时就医。狂犬病致死率极高,暴露后预防比事后治疗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