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应优先挂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并根据伤口情况转诊至感染科或外科。关键点在于:立即清洗消毒伤口、评估狂犬病风险、必要时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若肿胀伴随发热或化脓,需感染科介入;深部伤口或撕裂伤则需外科清创。
-
急诊科优先处理:任何动物咬伤导致的肿胀均需急诊科第一时间处理。医生会彻底冲洗伤口(肥皂水+生理盐水交替15分钟)、消毒(碘伏/酒精),并判断是否需破伤风或狂犬病干预。开放性伤口可能暂不缝合以利排毒。
-
感染科防控风险:肿胀可能是感染征兆(如蜂窝织炎或脓肿),需感染科排查细菌感染或狂犬病毒暴露。若狗未接种疫苗或健康状况不明,必须接种狂犬疫苗(5针程序或“2-1-1”程序)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
外科干预条件:伤口深达肌肉、肌腱或骨骼,或肿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时,外科医生会清创坏死组织、引流脓液,甚至手术修复。靠近关节或面部的伤口更需谨慎。
-
后续观察要点:即使初期处理完毕,72小时内仍需警惕红肿扩散、疼痛加剧或发热,这些提示感染恶化。疫苗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
提示:土狗咬伤后肿胀切勿自行包扎或热敷,第一时间就医是关键。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若伤口持续渗液或发热超38.5℃,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