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被散养狗咬后没有明显伤口,也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并尽快就医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狂犬病致死率近100%,皮肤细微破损或牙印均可能成为病毒入口,不可因无出血而忽视防护。以下是关键处理步骤与注意事项:
-
彻底清洗
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清除潜在病毒。若现场无肥皂水,可用清水强力冲洗,但需延长至20分钟以上。冲洗后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 -
专业评估
即使无破皮,也需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犬伤门诊或疾控中心。医生会通过专业设备(如放大镜)检查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皮肤损伤,并根据狗的疫苗接种情况、攻击行为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若医生判定为II级暴露(无出血但有皮肤损伤),需全程接种5针狂犬疫苗(0、3、7、14、28天);若为III级暴露或免疫缺陷者,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孕妇、儿童均无接种禁忌。 -
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接触部位72小时,若出现红肿、麻木或发热需立即复诊。同时尽量记录狗的外貌、活动区域,若10日内该狗死亡或失踪,必须立即上报并加强医疗干预。 -
后续防护
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激素类药物,防止免疫抑制。完成全程接种后,建议检测中和抗体确认免疫效果。
提示:狂犬病潜伏期可达数月,早期无症状但病毒已侵蚀神经。任何与疑似病犬的接触均应按“宁过度勿遗漏”原则处理,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