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挠破皮后,虽非必须严格限定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但越早注射效果越好。 即使超过24小时,只要未发病,接种疫苗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关键点在于: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根据暴露等级(Ⅱ级或Ⅲ级)决定是否需联合免疫球蛋白。
-
暴露等级决定处置方式
若皮肤仅轻微破皮无出血(Ⅱ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若出血或伤口较深(Ⅲ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散养狗因活动范围广,携带病毒风险更高,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仍可能因保护力衰减而传播病毒。 -
伤口处理优先于疫苗接种
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可清除70%以上病毒。碘伏消毒后避免包扎,以利排毒。此步骤直接影响病毒残留量,甚至比打疫苗更关键。 -
疫苗接种时效性与方案
推荐24小时内首针,但延迟接种仍有效。我国采用5针法(0、3、7、14、28天)或4针法(0天2针、7、21天各1针)。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头面部伤口需按Ⅲ级暴露处理。 -
特殊人群与误区澄清
孕妇、儿童接种疫苗安全性已获验证,无需因延迟放弃。宠物接种史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且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及时干预可阻断病毒入侵神经系统。
总结:被散养狗挠破皮后,第一时间清洗消毒并就医评估,24小时并非绝对截止线,但拖延会降低保护效率。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规范处置是唯一救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