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出血后需要观察伤口7-10天,重点关注红肿、化脓、发热或异常疼痛等感染迹象,同时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致命风险的关键。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紧急处理阶段(咬伤后0-24小时)
•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降低病毒和细菌残留
•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避免包扎过紧影响渗出物排出
• 即使家养犬接种过疫苗,也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狂犬疫苗或破伤风针 -
黄金观察期(第2-3天)
• 每天检查伤口周围是否出现扩散性红斑或跳痛感,可能预示细菌感染
• 测量体温,持续低烧(>37.3℃)需抗生素干预
• 记录家养犬10日内精神状态,若犬只死亡需立即上报疾控中心 -
恢复关键期(第4-7天)
• 结痂期保持伤口干燥,黄绿色分泌物或腐臭味提示需清创处理
• 避免抓挠,疤痕体质者可涂抹医用硅酮凝胶
• 狂犬疫苗需按疗程接种完毕,不可中途停止 -
长期注意事项(8-10天后)
• 深层咬伤可能遗留神经麻木感,需3个月康复观察
• 每年为家养犬补打狂犬疫苗,形成有效抗体保护
若观察期间出现伤口溃烂、淋巴结肿大或发热嗜睡,提示可能发生败血症或狂犬病暴露,须急诊处理。及时规范的伤口管理可使感染风险降低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