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必须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而疫苗接种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因此即使伤口未出血也需及时就医评估。
伤口处理需遵循“三步法”:首先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清除动物唾液及污染物;其次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及周边皮肤,避免直接包扎;最后根据医生判断决定是否缝合开放伤口。若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或神经丰富区域,或咬人犬有异常行为(如无主犬、未接种疫苗犬),需在24小时内联合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疫苗接种方案通常采用“5针法”或“4针法”,全程接种后可提供长期免疫保护。需特别注意:既往接种过全程疫苗者,若再次暴露仅需加强2针;孕妇、哺乳期女性或免疫缺陷人群同样适用疫苗,无绝对禁忌。观察咬人犬10日内是否发病可作为暴露后处置的参考,但不应因此延迟首针接种。
特殊情况下需综合评估风险。若中型犬已规范接种狂犬疫苗且伤人行为明确为嬉闹误伤(如抢夺食物时划伤皮肤),在确保犬只健康观察期内可适当调整处置强度。但野生动物或无法追踪犬只的咬伤,必须严格执行最高等级暴露处置流程。
任何犬咬伤都应视为潜在狂犬病暴露事件,及时规范处置能100%预防发病。建议随身保存疫苗注射记录卡,注射后保持饮食清淡并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接种部位红肿、低热等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持续不适需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