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挠伤后可能引发狂犬病、破伤风、细菌性感染(如巴斯德氏菌病、猫抓病)以及局部组织炎症等健康风险,其中狂犬病需优先关注。以下分点说明潜在疾病及应对要点:
-
狂犬病暴露风险
即使小型犬未表现异常,其唾液仍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若被未接种疫苗的犬类抓伤,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前往医疗机构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数据显示,未及时处理的狂犬病暴露死亡率接近100%。 -
破伤风感染可能性
伤口较深或接触污染物时,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建议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尤其5年内未接种加强疫苗者。症状包括肌肉痉挛、牙关紧闭等,需紧急就医。 -
细菌性感染风险
- 巴斯德氏菌病:犬类爪部携带的巴斯德氏菌可通过伤口侵入,引发红肿、化脓甚至蜂窝组织炎,需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猫抓病:约10%的犬类携带巴尔通体,抓伤后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发热,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
-
局部组织炎症与并发症
伤口处理不当易继发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持续红肿、渗液或发热。建议每日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若48小时内无好转需就医清创。
若被挠伤后出现伤口异常肿胀、发热超过38.5℃或肢体活动受限,务必及时就诊。日常应定期为宠物修剪指甲、驱虫,并避免与陌生犬类过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