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抓咬后,需密切观察伤口至少10天,并结合狂犬病暴露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关键点包括:立即冲洗消毒、根据伤口深度判断潜伏期风险(通常1-3个月)、采用“10日观察法”同步监测犬只健康状况。若伤口出现红肿、化脓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
伤口初步处理
抓咬后第一时间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3次。浅表伤口5-7天可愈合,深层损伤需10-15天恢复,期间避免沾水与辛辣饮食。若犬只接种疫苗且健康,可降低感染风险。 -
狂犬病风险评估
潜伏期通常为30-90天,但头面部受伤或儿童可能缩短至7天。即使小型犬体型小,若为流浪犬或未接种疫苗,仍需按三级暴露处理(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10日内犬只未发病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 -
感染征兆监测
观察期内若伤口持续疼痛、肿胀或渗脓,或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提示细菌感染。狂犬病前驱期表现为伤口蚁走感、恐水、吞咽困难,需立即就医。保持伤口敞开,避免包扎。
总结:正确处理伤口与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关键。即使小型犬攻击性较弱,仍需严格遵循10天观察期,不可侥幸忽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