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是应对热射病的关键急救措施,属于正常且必要的处理方式,其核心在于快速降低患者体温、避免器官损伤。物理降温需讲究方法,如冷水擦拭、冰敷大动脉等;错误降温可能加重病情,如过量饮水或盲目服用退烧药;急救后必须及时送医,避免延误治疗。
热射病是因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的危重症,高温环境下体温超过40℃、伴随意识模糊或无汗时,需立即启动降温。首选物理降温手段,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擦拭全身,或用冰袋敷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浸泡,可能引发寒颤加剧代谢负担。降温过程中需持续监测体温,一旦降至38℃左右可暂停,防止低温损伤。
部分急救误区需警惕,如盲目让患者大量喝水可能引发呕吐或误吸,尤其昏迷者禁止灌水;退烧药对热射病无效,反而增加肝肾负担。急救同时应拨打急救电话,即使症状缓解也需专业医疗评估,因热射病可能导致脑水肿、凝血障碍等隐匿并发症。转运时应保持降温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
正确急救可显著降低热射病致死率,但降温仅为应急处理,后续医疗干预不可或缺。公众需掌握科学降温流程,识别重症信号,在高温季节提前做好防护,减少热射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