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暑高热是正常现象,但需高度警惕!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受阻,体温易迅速升高至38℃以上,甚至引发致命热射病(核心体温超40℃)。关键风险点:梅雨季湿度超70%时汗液难蒸发,体感温度比实际更高;老人、儿童、户外工作者尤其易中暑;室内若通风不良同样危险。
梅雨季中暑的典型表现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头晕、口渴、体温略升)、轻症中暑(面色潮红、体温超38℃)、重症中暑(热射病高热无汗、昏迷)。其中热射病死亡率超50%,需立即冰敷大动脉并送医。预防的核心是物理降温+科学补水:每小时饮水200ml(含少量盐分),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避免正午外出,穿浅色透气衣物。
若发现中暑症状,按“移、敷、饮、擦”四步急救:移至阴凉处,冰敷大动脉,补充电解质水,湿毛巾擦拭全身。特别注意避免错误操作:如服用退烧药、酒精擦拭或浸泡冷水,可能加重病情。室内老人建议空调调至26℃并定时通风。
梅雨季防暑需主动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多吃苦瓜、西瓜等清热食材,睡眠保证6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前备好人丹等药物。牢记:中暑是渐进过程,及时干预可避免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