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时,预防心血管疾病需重点关注补水、控温、适度运动三大核心措施,同时警惕高温引发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波动等风险。以下为科学防护要点:
-
及时补水稀释血液
高温出汗易导致脱水,使血液黏稠度上升,增加血栓风险。建议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避免含糖或酒精饮料。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佳),老年人可定时饮水而非渴了再喝。 -
避免极端温度刺激
骤冷骤热易诱发心梗。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清晨或傍晚通风时,避免直接对着冷风口。 -
调整运动强度与时间
选择游泳、慢走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运动后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若出现胸闷立即停止并就医。 -
饮食清淡与作息规律
减少高盐高脂食物,增加西瓜、黄瓜等富含钾的蔬果,帮助稳定血压。保证7小时睡眠,午间适当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
高危人群重点监测
“三高”患者需每日测量血压、血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糖尿病患者注意足部清洁,防止高温下感染恶化。
提示:高温并非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因,但会放大潜在风险。通过上述措施建立防护习惯,能有效降低夏季发病概率。若出现持续头晕、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