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这是预防狂犬病等致命感染的关键。重点包括:15分钟深度冲洗、避免包扎伤口、24小时内接种疫苗,同时需观察狗的行为特征以评估风险等级。
-
现场急救处理: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可清除大部分病毒。若伤口较深,需用注射器灌注冲洗,避免残留动物唾液。冲洗后使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但切勿涂抹软膏或包扎,保持开放状态利于排毒。
-
医疗干预优先级: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头颈部咬伤、深伤口或流浪狗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强)需加倍重视,可能需联合抗破伤风处理。
-
疫苗接种时效:狂犬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但超过24小时仍可补种(首针剂量需加倍)。疫苗生效前未发病均有效,因此延迟数日也不应放弃接种。
-
后续风险监控:记录咬人狗的特征,若10日内该狗未死亡或出现异常,可咨询医生调整后续疫苗剂量。同时观察自身是否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复诊。
预防永远优于救治:遇到流浪狗避免直视或奔跑,用物品遮挡其视线可减少攻击概率。日常倡导为宠物接种疫苗,并支持社区流浪动物管理措施,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