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流浪狗携带病毒风险极高,肿胀表明存在组织损伤或感染,属于三级暴露,需全程接种疫苗+被动免疫制剂。关键点:肿胀=出血风险,流浪狗=无免疫记录,24小时内接种最佳。
-
肿胀是危险信号
伤口肿胀通常伴随出血或深层组织损伤,病毒易通过破损皮肤侵入。即使未明显出血,红肿也属于三级暴露标准,需同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病毒扩散至神经系统。 -
流浪狗的高风险性
流浪狗疫苗接种史不明,狂犬病毒携带率远高于家养犬。若无法追踪咬人狗10天内健康状况(如是否发病死亡),必须默认其携带病毒,按最严标准处理。 -
紧急处理三步法
- 冲洗: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病毒量;
- 消毒:碘伏或酒精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厌氧环境利于病毒繁殖);
- 就医:医院会评估是否需要清创,并同步注射疫苗(当日、第3/7/14/28天各1剂)和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双重防护
犬牙携带破伤风杆菌,深部伤口需额外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5年内未加强免疫者。
提示: 切勿因肿胀轻微延误治疗!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药可治。即使错过24小时黄金期,仍应补种疫苗。日常远离流浪动物,接触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暴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