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环境下预防脱水热的核心在于平衡保暖与水分补充,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过高,同时注意环境湿度和液体摄入。以下是具体措施:
-
合理调节室内环境:冬季室温建议保持在24-26℃,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维持湿度40%-60%,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每天通风2次,每次20分钟,防止空气干燥加剧水分流失。
-
科学穿着与保暖: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排汗材质,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避免过度包裹婴儿或老人,可通过触摸颈背部判断是否过热——若潮湿出汗需减少衣物。
-
主动补充水分:每小时饮用温水100-200毫升,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高糖饮料或浓奶粉,可选择口服补液盐。外出时随身携带保温杯,定时提醒喝水。
-
警惕异常症状:若出现口干、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或体温骤升至39℃以上,立即停止保暖措施,用温水擦拭腋下/腹股沟物理降温,并就医排查脱水热。
冷空气虽干燥寒冷,但通过环境控制、适度保暖和规律补水,能有效预防脱水热。特殊人群(新生儿、老人)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和 hydration 状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