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了即使没伤口,也需立即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毒可通过细微皮肤破损或黏膜侵入,而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伤口仍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彻底清洗是降低风险的关键第一步。
-
清洗的必要性:狂犬病毒存在于狗的唾液中,即使皮肤无可见破损,病毒仍可能通过毛囊或微小裂痕进入人体。流动清水能有效冲走表面病毒,肥皂水则能破坏病毒脂膜,进一步降低感染概率。若条件允许,建议交替使用肥皂水与清水冲洗。
-
清洗方法:使用20%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配合持续水流,以一定压力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重点揉搓被舔咬区域,确保覆盖所有潜在污染面。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消毒剂(如高浓度酒精)直接冲洗,以免损伤皮肤屏障。
-
后续处理:冲洗后可用碘伏或75%酒精轻拭消毒,但无需包扎。即使未发现伤口,仍建议24小时内前往犬伤门诊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接种疫苗。若狗后续出现异常(如狂躁、流涎),必须立即补种疫苗。
-
特殊注意事项:眼部或口腔黏膜被舔时,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若接触部位原有湿疹、皲裂等皮肤问题,感染风险更高,需加强冲洗并优先就医。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预防远胜治疗。任何可疑暴露均应按“冲洗+就医”原则处理,切勿因无伤口而心存侥幸。同时记录狗的特征,便于疾控部门追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