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出血后,感染风险约为3%-20%,具体取决于伤口深度、处理方式和狗的免疫状况。狂犬病是最危险的潜在感染,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但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
-
感染风险因素
- 伤口暴露程度:深部出血伤口比浅表划伤风险更高,病毒更易侵入神经。
- 狗的携带病毒概率:未接种疫苗的流浪狗风险显著增加,家养犬若免疫齐全则风险较低。
- 处理时效: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可降低50%以上感染率。
-
常见感染类型
-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红肿、化脓,需抗生素治疗。
- 破伤风:若5年内未接种疫苗,需紧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早期无症状,发病后无治愈手段。
-
必须的应对措施
- 紧急清创:流动水持续冲洗并配合碘伏消毒。
- 疫苗接种: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严重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医学观察:10日内确认咬人狗的健康状态,若无法追踪则按最高风险处理。
被狗咬伤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即使伤口微小也应完成全程免疫。狂犬病疫苗需接种5针(第0、3、7、14、28天),延迟或中断可能影响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