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出血后,只要伤口见血就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及时规范处置可100%预防。关键点:①出血属于Ⅲ级暴露,需联合免疫球蛋白;②头面部、上肢咬伤风险更高;③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即使轻微出血也需加强处置;④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但超期仍建议补种。
分点展开:
-
必须打针的明确情形
- 任何出血性伤口(包括抓伤、咬伤、黏膜污染)均需全程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
- 头面部、颈部、手指等神经密集部位出血,需加倍重视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 无法确认狗是否接种疫苗或10日内死亡,视为高风险暴露。
-
伤口紧急处理步骤
-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深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清洗。
- 禁用包扎或缝合,酒精/碘伏消毒后保持开放,避免病毒残留。
-
疫苗接种方案
- 推荐“2-1-1”四针法(当天两针+第7、21天各一针)或五针法(0、3、7、14、28天),不可中断。
- 免疫球蛋白按体重计算剂量(20IU/kg),直接浸润注射至伤口周围。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孕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均无接种禁忌,延误风险远大于疫苗副作用。
- 既往接种过疫苗者,若超过3年再次暴露需加强两针。
总结:出血即代表病毒侵入风险极高,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即使延迟数日,仍应补种疫苗并告知医生详细暴露史。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宠物定期接种可从根本上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