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护林防火教育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举措,核心在于提升公众防火意识、规范野外用火行为、掌握应急逃生技能。重点包括“十不准”用火规范(如不携带火种进山、不野外烧烤)、人为火源管控(如文明祭祀、禁烟防火)以及火场自救技巧(如逆风逃生、湿巾防烟),需通过家校联动、社区宣传等多渠道普及。
-
人为火源是主因,严格管控是关键
90%以上的森林火灾由人为活动引发,包括农事用火(烧荒、烧田埂)、祭祀烧纸、乱丢烟头等。需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倡导无火祭扫、电子鞭炮等替代方式,重点监管“五类人员”(老人、儿童、返乡人员等)的用火行为。 -
预防教育需全覆盖,重点场景强警示
- 校园教育:通过防火课堂、模拟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成为家庭防火“监督员”。
- 社区宣传:利用案例警示片、流动宣传车,曝光违规用火处罚结果,强化法律震慑。
- 入山管控:在景区入口、林区卡口设置“防火码”,检查火种并发放安全手册。
-
应急逃生牢记三原则
- 逆风突围:避开陡坡与植被密集区,用湿布掩住口鼻横向逃生。
- 避险选择:无路可逃时卧倒避烟,扒开湿土紧贴呼吸,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 及时报警: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2119,不擅自参与扑救。
总结:护林防火是全民责任,春季尤其需警惕风干物燥的气候条件。个人应遵守防火法规,主动学习避险知识,共同守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