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近几十年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结构转型、生态治理成效、文化创新传承、民生福祉提升四大维度,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省份向多元化发展的跨越。
-
经济结构转型与区域发展
甘肃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崛起,2023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70%,兰州新区GDP年均增长15.3%。铁路网密度较2000年增长2.5倍,中欧班列货运量占西北地区40%,打通了内陆开放新通道。 -
生态治理与绿色屏障建设
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祁连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河西走廊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5%以上,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4.3%提升至2023年的12.6%。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25万亩,成为全国生态修复典范。 -
文化保护与文旅融合创新
敦煌莫高窟建成全球首个石窟文物数字资源库,年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甘肃非遗项目增至83项国家级、524项省级,《读者》杂志发行量稳居亚洲期刊前列,文旅综合收入十年增长近9倍。 -
民生保障与城乡协同发展
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552万降至全面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增长3.2倍。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省份,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较2000年增加4.8张。
甘肃通过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逐步实现“生态屏障+开放枢纽+文化高地”的多重定位,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