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人的整体素质较高,城市文明程度与居民道德素养表现突出。从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涌现,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开展,绵阳人将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品质融入日常,形成“文明自觉”的社会氛围。城市通过精细化治理与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
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
绵阳先后涌现全国道德模范1名、四川好人165名等先进典型,如“打拐英雄”胡祥雨、照顾病妻22年的张久良等。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被央媒广泛报道,成为市民“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街头扶老助幼、公交让座等“微画面”已成常态,8万名志愿者组成的7891个服务组织,更将“搭把手”的善意转化为扶贫帮困、乡村振兴等实际行动。 -
城市治理激发文明自觉
绵阳街长制”“八大攻坚行动”等举措,系统化解决交通秩序、农贸市场治理等民生问题。基础设施改善(如增设天桥、垃圾桶)与公益宣传(如非遗主题核心价值观广告)双管齐下,从源头减少不文明行为。市民反馈称,环境优化后“自我约束力自然提升”,如改造后的涪卫巷让乱扔乱贴现象大幅减少。 -
文化底蕴塑造精神内核
作为李白故里与科技城,绵阳将诗歌文化、国防科技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推动文明传承,青少年主动捡垃圾、环卫工兼任“文明劝导员”等细节,体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合力。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让居民既有“休闲热情”的生活态度,也保有见义勇为的耿直特质。
绵阳的文明素质提升是长期系统性工程,个别事件(如抢警棍个案)不影响整体评价。建议通过深度旅游、社区互动等方式,亲身感受这座“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的温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