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康复、社保升级
2025年残疾人相关新政策主要聚焦托养、康复、社会保障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以下是核心内容梳理:
一、托养与康复支持
-
重度残疾人托养难题突破
实施"精康融合行动",构建医疗-社区-家庭三级康复网络,完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多元化服务功能。
-
康复辅助器具升级
发布新版康复辅助器具目录,通过补贴政策助力千万家庭获得适配设备,提升康复效果。
-
特殊儿童关爱服务
加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数据管理,推进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能力。
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调整
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根据累计缴费年限调整病残津贴标准,最长可达24个月。
-
社会救助体系强化
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机制,扩大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覆盖,健全民政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协同救助机制。
三、无障碍环境建设
-
交通出行优化
交通枢纽设置无障碍服务窗口、爱心通道,推广"一键叫车"和"爱心车队"服务,强化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
公共服务设施改进
邮政、快递提供上门收寄服务,大型社区设置"一键叫车"站点,优化12306等平台的无障碍功能。
四、地方补贴政策创新
-
浙江省 :增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康复服务专项资金,支持托养机构建设。
-
广东省 :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至209元/月,重度护理补贴至280元/月。
-
河南省 :焦作市等地将生活补贴提高至81.5元/月,重度护理补贴87元/月。
-
四川省 :调整护理补贴标准至一级120元/月、二级90元/月,并推动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
五、其他关键措施
-
残疾人教育支持 :贵州开展残疾大学新生阳光助学,发放2000元/人补助。
-
数据监测与政策协同 :建立全国统一监测机制,确保政策精准实施。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施策,推动残疾人社会融入与生活品质提升。建议关注当地民政、社保等部门官网,获取具体操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