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年平均降水量在400至650毫米之间。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 夏季:山西省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夏季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北上,常带来较为充沛的降雨,多暴雨、雷阵雨天气,降水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 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分别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求,易形成春旱;秋季降水减少,对土壤墒情的补充和水库蓄水等有一定影响。
- 冬季:降水量最少,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0%。一般以降雪形式出现,且降雪量有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显著。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 东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年降水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这得益于其相对靠近海洋,水汽输送相对便利,地形的抬升作用也有利于降水形成。
- 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该区域深居内陆,受山脉阻挡,水汽难以深入,气候干旱程度较高。
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79.5毫米,近60多年来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年以来,降水增加趋势明显,近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536.9毫米,已超过20世纪降水量最多的60年代(532.9毫米)。
极端天气事件
近年来,山西日最大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2021年山西暴雨日数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多,7月东南部的洪涝灾害,以及10月上旬大范围的洪涝,影响严重,历史罕见。
这些降水量的信息对于理解山西省的水资源状况、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