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台风主要集中在5月至11月,其中7-9月为高发期,强度大、影响广的台风多出现在此阶段。5-6月台风初发,10-11月仍有少量台风登陆,需全年保持防范意识。
从季节分布看,广东台风活动分为三个阶段。5-6月为台风季初期,此时台风生成位置偏南,路径多向西北移动,可能登陆粤西或海南,如2018年“艾云尼”。7-9月进入台风活跃期,西太平洋海温升高,台风能量增强,路径复杂,正面袭击珠三角、粤东的概率增大,超强台风“山竹”(2018年)、“天鸽”(2017年)均在此阶段造成严重破坏。10-11月台风活动减弱,但受冷空气与台风相互作用,可能出现路径西折的“秋台风”,如2022年“尼格”在11月登陆珠海。
台风高发期(7-9月)的特点显著。一是强度高,海水热量充足,台风易发展为强台风或超强台风;二是路径多变,副热带高压、季风等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台风转向、滞留概率增加;三是复合灾害风险大,强风、暴雨、风暴潮叠加,沿海低洼地区易受内涝和海水倒灌威胁。
需注意的是,广东台风登陆时间存在年际差异。受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部分年份台风季可能提前或延后,如2020年“海高斯”8月登陆珠海,而2021年“狮子山”“圆规”均在10月影响广东。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台风事件发生频率可能上升,需强化监测预警。
台风防御需贯穿全年。除高发期加强警惕外,关注气象部门实时预警,提前加固门窗、储备物资,避免台风临近时冒险外出。沿海城市需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山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