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从未称“毫州”,其正确读音为“bó zhōu”,因字形相似常被误读。“亳”字专指商汤古都,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而“毫”仅表示微小单位(如毫米),二者含义截然不同。
-
字形与读音差异
“亳”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寓意“高宅之地”,读音为“bó”;“毫”下半部为“毛”,读“háo”。甲骨文中“亳”象形高台建筑与谷物,体现商朝农耕文明,而“毫”无此文化关联。 -
历史渊源佐证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首次设“亳州”,名称沿用至今。商汤建都、曹操故里等史实均以“亳”记载,如《说文解字》明确“亳”为商都,而“毫”从未出现在地名中。 -
常见误读与纠正
因“亳”“毫”仅一横之差,现代人易混淆。但亳州作为“三朝古商、韩宋、曹魏陪都),官方文件、历史文献及本地文化宣传均严格使用“亳”字。
下次见到“亳州”,记住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而非“毫米”的微小。若遇他人误读,不妨分享这段商汤古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