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发烧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前驱期(轻微不适)、体温上升期(寒战高热)、高热持续期(症状加剧)和体温下降期(逐渐恢复)。不同阶段症状和护理重点不同,及时识别有助于科学应对。
- 前驱期:体温开始缓慢升高(37.5℃左右),伴随乏力、头痛等轻微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此时需多休息、补充水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 体温上升期:数小时内体温可飙升至39℃以上,伴随明显寒战、怕冷、肌肉酸痛。此阶段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必要时服用退烧药。
- 高热持续期:体温维持在39℃-40℃,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最明显,儿童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重点在于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和药物辅助,警惕脱水风险。
- 体温下降期:大量出汗后体温回落,症状逐步缓解,但仍需注意补水与营养,避免剧烈活动。部分患者会残留咳嗽或虚弱感,需1-2周完全康复。
甲流发烧各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若高热超3天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异常,应立即就医。康复期保持清淡饮食与充足睡眠,帮助免疫系统彻底清除病毒。